古筝作品《溟山古筝作品《溟山》
浅析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创造,音乐艺术也是一
样。正是因为有了一代代音乐家的努力,使古筝
这件源自两千多年前的古老乐器,在当代依然深受人
们的喜爱。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便有“秦筝”的
存在。随着历史的发展,古筝音乐在中华大地逐渐流
传开来,发展成了风格各异的多个流派。从20 世纪开
始,各派的筝家将大量的曲牌、乐曲以及其它乐器的
传统曲目整理成为古筝独奏曲,从而大大丰富了古筝
音乐的内容,并促进了演奏技法的发展。
建国以后,我国的音乐艺术更是全面走向专业
化,古筝音乐的创作也空前繁荣,演奏技法也获得了
很大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当代作曲家
们创作出了许多运用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的古筝音
乐作品。这些新作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更深入地
挖掘了古筝音乐的艺术潜力,使古筝艺术不止停留在
古代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上,更是成为了中国现代民
族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这一视角出
发,以古筝独奏曲《溟山》作为研究对象,来浅析这部
现代古筝独奏作品的作曲特点等。
一.作品简介及定弦分析
《溟山》是采用湘西地方音乐素材创作的一首色
彩鲜明、热情奔放的现代作品。此曲无论是在定弦、结
构布局、节奏音型、新音响还是演奏技法上都是非常
新颖的,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音乐洒脱奔放,表现力
丰富、细腻,形象地通过左右手技巧的创新,节奏类型
的多变,细致描绘了幽远神秘的大山在一年四季中多
彩的变化。
在定弦方面,它突破了古筝传统五声音阶调式的
局限,加入了变化音,即升re 和升sol,并且开拓性地
将低音区二十一弦降低了小三度,将高音区一弦升高
小二度,使音域拓宽,其有意识地选择定弦,使大小调
之间的转换变得异常方便。
1=D
要。60 年代以后,排演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成了一种
潮流。这期间蒲剧音乐改革主要成绩是【摇板】的引进
和【吟板】【肖板】的创作。所谓【摇板】,指的是一种紧
打慢唱的板式,是从京剧音乐引进来的。第一次用在
蒲剧里,是张庆奎先生演《老虎嘴》时的一个唱段。按
照蒲剧传统戏的唱法,当剧中老营长恼火地唱“听银
喜对我讲一遍,好似钢刀把我心剜”几句时,应该用
【大流水】板式,但【大流水】表现这一恼火有些直接,
不太理想,于是他们决定采用京剧的【摇板】,在腔调
上作些处理,使人物内心的恼火含而不漏地表现出
来,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从60 年代开始板式就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啦。张
峰老师为了适应现代戏的需求,创作了一种新的板
式———【肖板】。这种板式在七十年代一直到现如今被
大量运用。如在现代戏《蛟河浪?缝衣》中女青年翠竹的
一段唱腔中开头几句就采用了肖板,把翠竹内心的想
法刻画的淋漓尽致,再如由张峰老师设计的现代戏《土
炕上的女人》,虽然基本采用的是【二性】、【紧二性】、
【间板】等板式,但它依据剧情发展和人物情感、性格的
要求,采取小变、大变,甚至全变。它必须符合人物特定
情境的要求。唱出人物、唱出情感、唱出真实的心声。
60 年代,蒲剧唱腔改革的幅度是相当大的,无论
是那种角色演唱那种板式,在他们的唱腔里吸收了眉
户、中路梆子、秦腔、豫剧、京剧、昆曲、以及洛阳线戏、
洪洞道情等小剧种的一些特点。《麟骨床》张治在花园
里的唱段就吸收了很多越剧的唱腔特点、《空城计》诸
葛亮在城楼上演唱的【慢板】就吸收了京剧和中路梆
子的腔调、《芦花》最后的一句“你若在世我父子焉有
今日……”演员往往会在哭腔中加笑声,为能引起观
众的阵阵酸楚。
在蒲剧唱腔的板式方面,【慢板】、【二性】是主要
的唱腔板式,因而很容易被演员所注意。而其他板式
特别像“间板”、“滚板”就很容易被歧视,认为无板无
眼好唱,因为无板无眼是没有节奏型的唱段,如果是
从顶不了板这个角度来看确实好唱,但如果是从人物
思想感情来看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如在《舍饭》中朱
春登所唱的一句间板,若把这一句一般化地唱过去,
就无法表现人物抑制不住的思想感情了。说到底唱就
是为了传播人物的思想感情。
总体上说来,在这一阶段,演员或是剧作家在为
丰富蒲剧音乐唱腔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努力,对演员的
要求是心里要有人物,必须琢磨剧中人物的思想、心
理活动、态度和感情,而音乐工作者必须更艺术、更巧
妙地创造出观众愿意接受的唱腔。最终的目的是使词
中有景、景中有情、声情并茂且韵味无穷。
(作者单位: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蒋晗玉
音乐时空
51
上一篇 下一篇返回 >>